close

  之所以對這本書有興趣,完全不是因為最近在各談話節目掀起相關論戰的議題所導致的。個人也沒有要對這件事情發表任何意見或看法,只是單純的好奇:「這個行動的實驗結果是?」

  全書是在紀錄作者莎拉‧邦喬妮(Sara Bongiorni)決定2005家裡一整年不使用中國製造的物品後,一整年家中因為這個行動所引起的變化。

  這本書我並沒有當成財經類的書籍來看,也不去思考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云云。一本書籍所要傳達的,有些時候都是讀者自己解釋出來的,而我選擇不往這個大部分人想要詮釋的角度來看,不想看書看的這麼緊張,還得從書中分析貿易現況代表意義的我,就把它當成一本小說來看。

  要把這本書解釋成小說,完全不會牽強。目標:「不使用中國產品」。一家人因為這個決定,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一小段一小段的插曲,每次購物都是一次冒險,一個拿起尋找產地、放下或買走的循環,有找到目標物的興奮,也有因不經意忽略產地而帶來的懊惱,跑過許多賣場,翻過許多型錄,打過許多電話,為了找出非中國製造的產品,無所不用其極。

  但是,有些生活用品不是那麼容易找到非中國製的替代品,真的沒辦法、十分急需時,主角請親朋好友幫忙,運用禮物除外條款讓中國產品進入家中,鑽一些限制上的漏洞,雖然並沒有親自花錢買,實際上還是跨越了她心中那條道德的界線,但還是儘可能的保持不買的原則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連買衣服、抓老鼠,都成為一件舉足輕重的大事,證明了中國製造無所不在。

  最直接的反應在作者家裡兩個小朋友的情緒,美國人很重視一些節日,而那些節日都很需要玩具當禮物,但是在發現玩具幾乎全都標示上MIC後,買玩具變成了一個酷刑。加上主角身為母親,這個計畫卻造成小朋友的淚眼相對,產生計畫與現實的衝突,心裡的掙扎,雖然表現文字簡單,但卻很真誠、直接。

  連她的丈夫也不是一開始就支持這項行動,但最後卻自豪於這些挑選非中國貨經驗的優越感中。這個行動改變了主角一家人的生活,這不就正在紀錄一場冒險嗎?一個舞台在現代的購物冒險,讓人讀起來會格格笑的一個故事。從中可以看到這一家人的相處,因為看抵制中國產品這個行動的角度不同,而展現每個人的性格特色。這些紀錄抵制中國產品一篇一篇的文章中,生動的描述,就這樣忠實的呈現一家人的生活。

  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兒子小威,萬聖節為了一個紫色電子南瓜燈差點鬧出家庭革命的那一段,描寫出一個會讓所有母親心有戚戚焉且會心一笑的小孩特質。這是一本小說,在我的認知裡就是這樣,什麼中國產品的佔有率造成的影響,不能吸引我閱讀這本書,這個行動過程和朋友家人之間的互動,及行動產生的結果(也可以說沒有結果啦),才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。


  [後記]
  今天一口氣這本書看完後(完全沒有中斷,吃飯算嗎?),決定要每個月發表一篇月回顧了,紀錄一下生活,也能回頭看看之前在做什麼,像莎拉‧邦喬妮這樣為了一個行動的家庭記事,有點刺激到我,我希望此之後當人問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,能回答的出一個目標。

  這是我第一次書才剛看完,馬上寫心得(也可以說是用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釋這本書),沒有什麼更深一層的想法,就這樣寫出這篇心得,完全沒有時間沉澱就寫了,文字會不會輕浮了點?2.5H

  最近udn有一個專訪,是作者對這個行動的心得,想法就比較不像我那麼單純,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。LINK HER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